<
    即便他所焚烧的书籍大都是方士之说与地方学说,聚之于咸阳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民间继续存在河神娶亲般的歪理邪说。然而因为《商君书》的“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的驭下思想,收走的书里即便是有的内容也不会传下。加之那时秦朝处于统一后的转型期,所以在垄断思想的方针下,那些古籍也成了民族难以抹去的伤疤。

    而到现代,最令人遗憾的莫过于稷下学宫里由诸子百家所编写的古籍多已失传,即便有人抗令藏书,但是在高后废除&amp;quot;挟书律&amp;quot;,鼓励民间藏书献书后,那些比阴阳家,医家,兵家乃至计然家更冷的学说也就留下一个名字。

    别说是找到后人,甚至连一本残卷都找不到。

    为此,刘瑞对儒家大为改观。

    有一说一,作为不少小众学说的鼻祖,儒家真是矛盾的让人十分无语。

    你说他团结吧!他又内讧到公羊学往死里打谷梁派,原教旨主义的鲁儒看谁都不爽,搞得连鲁诗派的申培都受不了,开始向注《春秋》的几派和佛系的韩诗派靠拢。而比鲁儒更具有攻击性的荀子儒学直接开骂“儒家同门全是渣渣,唯我荀子前程大好”。

    至于比谷梁派还要小透明的思孟派……

    那可真是奇葩里的奇葩,异端里的异端。

    可你要说他不团结吧!他又能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真是令人无比头疼。

    “所以到底要怎么做?”刘瑞对着当下的学术界犯了愁,陷入要不要加以控制的选择困难。

    既往的经验已经证明了碳基生物的想象力永远赶不上他们的整活能力。

    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正规学派倒是其次,各地的迷信思想才是大头。而若是加以控制,他又怕再次出现百家心血付之一炬的悲剧。

    更烦的是,古人的造谣能力可比现代人要高明不少。

    即便是汉袭秦制,六国余孽都比清算完毕,但是在各地不通,日后还会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分裂思想和军阀割据就是一大难题。

    独尊儒家后都没法解决的问题搁在没有进行思想统一的时空是否会愈演愈烈?

    还有百家里的坐次之分,资源之分……等等……导致被叫到宣室的人一进屋便看到皇帝眉头紧皱,脸上似乎有薄薄怒意。

    “陛下?”三人组里最受宠的文党上前拜道:“请问有何吩咐?”

    “来了?”回过神的刘瑞摆摆手,请三人坐下后缓缓问道:“藩王之乱被一一平息后,天下铜矿尽入吾手。所以各位何时能让五铢钱流通于市?”

    第234章

    五铢钱,一个先秦穿越者绕不过的话题,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最强的货币——但却把墨者工坊里的学者与少府的工匠折磨得欲仙欲死,提前过起了007式的地狱生活。

    没办法,上头催的紧,要求高。而历朝历代的科研人员都是极其珍贵的,珍贵到刘瑞为小众学派的传承问题操碎了心,珍贵到墨农医阴阳家都提前享受到后世才有的人才补贴。

    就连戏称诸子百家下水道的小说家都因此复兴,借着茶肆喜欢听书,开始弹唱的功夫的功夫写了不少作品,赚得那叫盆满钵满。

    对此,守旧派的还找刘瑞告状。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对方看着挺有文化,但说出的话像不经脑的文盲,让人怀疑他的大脑是否用于正常思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此乃祖宗之法,故……”

    “故朕是否尊姬周为祖,改号为周?”刘瑞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暴杀:“合着朕得改姓为姬,称姬瑞?”

    论扣帽子,他刘瑞怕过谁。

    “老夫不敢。”对方吓得立刻告罪。

    “不敢就好。”刘瑞冷哼道:“孔夫子尊周礼而有教无类,敬周礼而主张薄葬。汝奉夫子之言,竟不如朕小辈尔。”

    “礼乐教化,本属于民。”

    “若不予民礼乐?又谈何刑不上大夫?”刘瑞反问道:“大夫知礼犯错而不受刑,故不尊礼;民不知礼犯错而受刑,故不敬礼。”

    “是以礼的作用何在?”

    对方立刻哑口无言。

    就这样,小说家这个冷门的下九流之一居然是对刘瑞好感度最高的学派。

    毕竟在刘瑞之前,有写小说的皇帝吗?

    有吗?有吗?

    所以这是自己人啊!必须要支持一波。

    而在信乡公主的支持下,茶肆不仅高价收购小说家的巨作,并且还要登台表演的说出人,优人在表演前强调这是谁的作品。

    好家伙。

    这一强调可不得了。

    立刻让小说家这个下九流里的下水道学派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酸爽。

    那种直击天灵盖的存在感让小说家爆发出从未有过的创造力,从而使民间文化比士族更早开启文化繁荣。

    对此,刘瑞倒是乐见其成。

    不过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他还担心封建……啊不!应该说是奴隶制邪说卷土重来,避免有人挖出那些恶臭的骨头,然后打着祖先崇拜的幌子让活人殉葬。

    例如在茶肆的审核里,就有涉及殉葬,打生桩,河神娶亲的神话故事,并且还在不可回收的垃圾上套了层爱情的皮。

    刘瑞:“……”老人地铁看手机.jpg。

    所以审核这事儿还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