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齐,来我办公室一下,带上你的班子。�
从顺风回来几天后,齐莽刚进驻顺风为晨翼办置的办公楼,就收到了陈晨开会的消息�
他忍不住看了一眼空空如也的公司,只有四五个文员在装电脑,这算个锤子班子�
“老板,人手不够啊。�
“不打紧,只是先讨论一下项目方向,不会有大改,你来也管用。�
“那就好,马上到。�
电话另一头的陈晨关闭聊天框,立刻打开找到沈欣的头像�
双方共同出资筹建晨翼科技�
晨盾负责技术,顺风负责其他�
公司硬件顺风倒是如约履行了,可就是技术团队还不见影儿�
“沈总,项目要立项了,人呢?�
“在找,你的要求有点高,都按照曹子华和齐莽那个水平,实在找不到。�
确定合作之后,陈晨给沈欣发了一份资料过去�
里头是曹子华和齐莽的简历�
希望顺风以此为人才模板,寻找志同道合之士�
可接到资料的沈欣犯了难,这俩货虽然年轻,但水平不是盖的,打着灯笼都难找�
陈晨看到沈欣的回复,想起卧龙和凤雏,很难相信这俩在人才市场还奇货可居�
他只能回复一个瘪嘴的表情,也不好催的太急�
丢下手机,将升级后的SFNB01方案整理完毕,齐莽也来到了办公室�
“陈哥,我来了。�
“嗯,坐,今天主要找你们团队商量一下SFNB01立项的事情。�
看着陈晨一本正经�
齐莽有些不会了�
团队�
搁哪儿呢�
“我对项目方案做出了几个微调,你看一下。�
陈晨打开投影机,将自己整理的SFNB01最终定图展现出来�
“原方案的机身骨架太重,改一下。�
齐莽掏出笔记:“好的,用什么?铝合金?�
“碳纤。�
听到陈晨的回答,齐莽微微一愣�
“什么级别?�
“越高越好。�
“那可能需要进口了。�
齐莽放下了笔,回想起自己导师的名言�
“一代飞机,一代材料�
制约航空技术的最大障碍不是发动机,是材料学�
机身改成更轻强度更高的碳纤维固然是好事�
但成本会陡然增加�
最难的是,国内没有高级别的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大多数依赖进口�
而另一边的陈晨若有所思�
经过双尾蝎的事情,他买到了教训�
能国产就国产�
否则一旦生产线建立起来,国外那些驴马蛋子突然一纸脱钩声明,想找补也来不及了�
“最好是国产,我有路子能搞到预浸料技术,能建立成熟的生产线,但是需要设备和人手,你下去和材料部找一找。�
一句话�
让齐莽一愣一愣的�
小老板真是神通广大�
文能嘴炮拿订单�
武能抬手搞碳纤�
齐莽不是及材料学出身,不知道具体水有多深,不过他倒是认识几個身在西研所的同学�
有点门道,能跑一跑�
“我试试,但是不能保证。�
得到齐莽的答复,陈晨继续说道�
“第二飞机的飞控和软件,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建立一套立体化的信息保障系统迫在眉睫,具体改造方案在这里,你下去和飞控部门聊一下。�
“……�
“还有智能化吊舱,这部分找曹子华有经验,上一个项目有积累,你和老曹还有智能化部门聊一下。�
“……�
“有问题吗?�
“有,刚才你说的材料部,飞控部和智能化部都在哪里?�
刚才齐莽离开晨翼的时候确认了�
加上他,公司一共不到十个人�
www.77a84174c.my。m.77a84174c.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