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昭蹙眉又问林大娘那几位婶子,「你们亦是菏州南边来的?�
「是,我们都是的。」林大娘牵头回答�
「难怪了。�
白氏不明白,「杜姑娘的意思是?�
「长甘县在菏州最北,而你们与我们来自溪川县那一带的南边,两地的冬时很是不同,长甘县较于南边是冷许多的。」杜明昭给出定论,「孩子们都起了热,但并非风寒而来。�
通俗点说,就是这是一种低烧,因气候变化巨大,温差过于明显,孩子们有些水土不服引起的�
起先十月、十一月还未下雪的时候,那种温差感不是很大,下雪骤然将温度带至低潮,不能适应环境的孩童最容易发热�
白氏听的发愣,「那,那我们该如何,是要吃药吗?�
「嗯,是。�
杜明昭睨到站在屋门外候着的柳叶,喊了她过来,「柳叶,来!�
柳叶恭敬入屋,「小姐。�
杜明昭叮嘱她道:「你去库房取柴胡,就以风寒来治。�
在泰平堂,最常见的便是风寒,对不同病因而起的风寒虽治法不尽相同,有麻黄汤、也有桂皮汤等,但适用范围最广的便是柴胡�
孩子们的低烧嚎的厉害,可并非很严重,用柴胡便可�
柳叶利落地奔去熬药�
一刻钟后,柳叶端来六碗柴胡汤�
白氏拿了一碗给庞京,庞京刚尝一口,苦得就吐舌头,「娘,真的好苦啊!我不要喝,我不想喝嘛!�
另外几个孩子同样不肯吃药,中药一向苦为主,不可能存在甜味的中药�
杜明昭颇为头疼,哄孩子果然对众大夫来说,不比遇一桩难病好治�
「这样。」杜明昭无法,只能又哄又劝,「你们呢,乖乖吃药的话,我就给你们每人再吃一块马蹄糕,怎么样?�
圆圆先瞪大眼,「姐姐,真的吗?�
杜明昭点头,「姐姐不会骗你。�
圆圆捧着林大娘手里的药碗,一鼓作气大口大口喝起来,很快药汁便见底�
她被苦得小脸全皱起,可没忘杜明昭要兑现诺言�
圆圆抬手软趴趴道:「姐姐,我都喝完啦!�
「好,圆圆真棒!�
杜明昭哄着孩子,说话算话给了她一块糕点�
其余孩子们看真有马蹄糕吃,一个二个也都苦不堪言地抱碗吃药�
虽然吃过后哀嚎声不断,但总归是哄住了�
眼看庞京和庞龙都乖顺吃了药,白氏对杜明昭是感激在心,「杜姑娘,真谢谢你了。�
各家又是给了诊金,又将药费一併付了�
白氏还说:「我们这几户要买药得去济世堂,不知道之后几日吃药可还能来杜姑娘这里?几个孩子都认得,聚一起吃感觉更好哄些。�
婶子们满眼恳求�
杜明昭心一软,便应下来了,「好吧,后面三日孩子们都得吃药,看三日之后病情如何。�
「嗯,我们会带孩子来的。�
「多谢杜姑娘。�
「谢谢姐姐!�
目送婶子们与孩子离开,杜明昭身心终于得到解放,她双腿下蹲许久,有些发麻,用手撑在桌边时,宋杞和刚巧抬起头�
她清楚看见他眼底的笑,宋杞和说:「看你一脸发愁的。�
「难哄啊。」杜明昭揉揉发疼的额,「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是比太子那病还难上一层。�
宋杞和眼眸发暗�
前世杜明昭不在,他独自拉扯儿子,那时候他还嫌孩子闹腾,今日与这一屋子的孩童相较,他和杜明昭的儿子是乖巧太多�
收起思绪,宋杞和桃花眼溢出笑,「那你还应下她们,让她们带孩子过来?�
「不然还能怎么办,六个一起吃药省心点。�
宋杞和起身扶住她的肩膀,可杜明昭却扬手摆摆,「若是一个一个上咱家来,我更是招架不住的。�
各家小娃乐意上杜家,其实还是为马蹄糕而来�
何氏听说杜明昭用马蹄糕哄小孩吃药,隔日便用蒸了一锅新鲜的。孩子们来到杜家,柳叶分下去一人一碗药,吃过药还有刚蒸出炉的马蹄糕�
这是把小孩们哄得服服帖帖�
白氏几位妇人当然也不好每日空手讨食,这不是将近过新年,每家或多或少都在备年货,便捡着给杜家送来了自家做的吃食�
腊肉是每家的必备,还有的就是各地习俗�
如林家喜欢捏鱼丸,他们选的是鲢鱼和草鱼两种,而龚家那边更喜鱼糕,用鱼糜、鸡蛋及肉制成�
庞家习惯腌鸡,他们给杜家送了一整只过来,还告诉何氏需得再腌个半个月才能用�
可以说,杜家因为每家送来的吃食,年货都在厨房堆积成小山�
再说王氏和何氏要做的「糍粑」,两人是闹了个大笑话�
白氏指出道:「你们想的是不同的『糍粑』吧?我听过溪川县那边喜欢用熟糯米打,而山南一带做的是豆粉糍粑。�
何氏有些纳闷,「还真是不同的叫法?�
「做一回不就知道了?�
「说的是!�
何氏说干就干,院里要用的石槽极重,还是应庚与东宏抬到中央�
宋杞和取了四根木棍洗干净,分下去,杜明昭看见他挽袖子那架势,杏眸直直瞪圆,「祈之,你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