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悟到的呀,相信我。”玲子拍拍胸脯保证,那个仿佛立马成为“大师”的自信,有几分搞笑。

    陈知夏忍不住笑喷了,摸向玲子的额头:“昨晚被大师洗脑了?”

    玲子推开陈知夏摸向她的手:“别闹,我说认真的,你都没听完,怎么知道不行!!!我当然不是让你去做大师啦,那多不现实。我是有更靠谱的办法,喂,你别老是打断我发言好不,再乱扯,我就要批判你了……”

    玲子的批判就是在陈知夏身上到处抓痒痒,她真的怕,再说,看玲子这个模样,似乎还真有点东西。

    陈知夏立马举手投降,又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我马上闭嘴,你说,你说,我听,我保证不发言了,请大师开始你的表演。”

    玲子从一个塑料袋子里掏出一堆资料和影碟,铺开在陈知夏的前面,一边翻开资料给她看,一边偷偷摸摸的说:“昨天刷到“成功学”大师的视频,我突然灵光一闪,我们可不可以“抄袭”他的成功之路,复制他的口才和智慧。不需要口才,也不需要智商,只要照搬照抄就行。”

    照搬照抄肯定是好做的,但是照搬照抄就能成功,这事还轮得到陈知夏吗?

    玲子似乎心有灵犀的感应到陈知夏的疑惑,又说:“我想到了更好的办法,你先把资料看完,我详细给你说。”

    陈知夏细看那一叠资料上的内容,全是超越课本的知识和现实实操的干货。里面的内容很干脆利索,一点也不拖沓,让人一目了然,一读就懂,有继续学习的欲望。

    玲子继续说:“这一套学习资料,光学费都要好几万。我们不参加现场培训,资料都是免费的,我们赚了。”

    为了更理解玲子接下来要说的法子,陈知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翻阅资料里的内容。

    “除了照搬照抄,还能有什么法子?”陈知夏急迫脑袋都想不明白玲子的灵光一闪是什么?

    第17章

    玲子盘腿而坐是,双手托腮盯着陈知夏的双眼:“你知道大师有什么特点吗?”

    陈知夏:“会忽悠。”

    玲子贼贼一笑,摇摇头:“这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把很多知识的精华提炼出来,受到大众的喜爱,并且成功了。”

    陈知夏:“所以呢?”

    玲子:“所以,我们想超越他们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但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哪怕照着台词背,我们也会有种窜稀的拖拉感,而照抄照搬,又有种东施学步的尴尬。”

    玲子说到这,双手托着腮沉思了一会,然后说:“所以,我们要找到说话风格符合自己爆发力的大师去学习,将大师说的核心知识点抄下来,然后结合自己的性格形成一套适合自己模式的话术,反复的练习,流畅的表达出来,就会给人一种我们很厉害的感觉。”

    陈知夏听完有些不解:“这和直接去背大师的话术有什么区别,那样更省事。”

    “那可不。”玲子继续说:“你模仿别人说话,会有一种拗口的感觉,可是你按照自己的模式来,你就很容易记住,并且流畅的表达出来。”

    玲子又继续补充:“普通人要走出一条路,一定需要很多的时间、经历和受尽很挫折才能小有所成。成功的很多名人名言,也许我们不认可,但不能否认,人家确实先一步成功了,并且实践出真理。普通人只要能学成五分之一,就足够少奋斗五年。比起我们拼命的去悟还不能悟出行走社会的一二三,学习名人对一无是处的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最快的出路,因为它不需要任何的基础、口才和天资。”

    陈知夏一边听着,一边看玲子说,她就像在谈论一件无聊或者更无聊的故事一般,甚至有点简单的感觉。

    但在陈知夏的心里却升起了满满的敬畏和羡慕。

    这些话看起来很普通,好像鸡汤满世界到处都是,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父母不是在奔波的路上,就是在嗷嗷叫的鸡飞狗跳之中,又怎么有机会听到这样的大道理,这短短的几句话无疑打开了陈知夏的新认知——原来奋斗也有捷径的。

    陈知夏低低的问:“这些话都是谁告诉你的?”

    玲子眨眨眼,慵懒的回复:“我爷爷。”

    玲子的爷爷是县城的第一任县长,也是开山县长,传到了父母那辈不成气候,父母也就当了个小小的公职岗位,到了玲子这辈,也许连编制都靠不上边了。

    老一辈的努力,一代的传承比一代弱。

    即便如此,一个大家庭出生的女孩子,哪怕她变得很穷很穷,很落魄很落魄,她懂的混世道理也足够支撑她在某一天重新踏入新阶层,普通家庭的孩子除了奋斗自己悟,再也没有更多的筹码,即使只是简单的道理和知识。

    想到这,陈知夏微微的低下头,原来落魄和落魄之间还是不一样的,想起她打麻将的妈只会喝茶的爸,她连寒门都算不上。

    有机会突破自己的认知,陈知夏仿佛抓住了人生的一丝曙光,忍不住细细询问玲子爷爷的故事:“你爷爷是怎么当上县长的?”

    玲子想了想,说:“在以前那个贫瘠的年代,家家户户生七八个孩子,不努力种地连饭都没有得吃,自然很多人不愿意放弃种地的时间去学习知识,然后我爷爷就去偷学语文,因为村里缺人就破例聘用了我爷爷当文书(专门负责写通知、文件之类的),因为稀缺,后来又被调到了县城里去给部门领导当文书,因为做事细心做事靠谱,受到重用,一步步晋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