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话听得皇帝也不免唏嘘。

    台上昙鸾编不下去了,草草结束了占卜,便换了壮汉和悟静上坛。

    江稚鱼向皇帝告假,跑到了安静的地方与悟静传信。

    她刚刚已经细细地观察过那个壮汉。

    见他虽然肌肉发达,但手上却只有虎口有茧,指甲和十指都是整洁光滑的。

    这说明他是练武之人;

    但他分明下盘稳健,腿脚无伤,却脚步虚浮!

    这说明……

    天坛之上,悟静与壮汉相对而坐。

    悟静并未像昙鸾一样,花里胡哨地让他写什么文字。

    只是自上到下打量着。

    直到将人看得发毛,方才缓缓开口说道。

    “你年纪轻轻,又身强体壮,实在不该蹉跎了这身武艺,走上这条不归路。”

    语气不疾不徐,音调不高不低。

    却刚好叫全场都听得清清楚楚。

    百姓们议论纷纷;

    皇帝也不免好奇。

    这壮汉,走上什么不归路了?

    全场都在悄悄质疑悟静的能力。

    却只有场上的壮汉,呆呆地愣在了原地。

    脸颊还泛上了诡异的红晕……

    悟静见状,不再多言。

    只默默在纸上,写下一行文字。

    壮汉震惊地看着纸上的字,突然娇羞地一把抓起,哭着跑下了天坛……

    直叫围观百姓和文武百官,乃至皇帝都很好奇,悟静到底写了什么!

    竟能让七尺男儿泪洒当场!

    占卜结束,江康安派去调查的侍卫也已回归。

    “回禀圣上,昙鸾大师占卜的老翁,实乃城郊孤寡。早年确有家庭,可妻子早已和隔壁王栓子私奔多年……”

    众人闻之唏嘘不已,昙鸾也震惊地表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其中定有隐情!”

    皇帝眼见他还想耍赖,正声轻喝,不怒自威:

    “昙鸾,你可是在质疑皇家御林军?”

    昙鸾见皇帝喝问,立时腿脚一软,跪扑在地。

    “贫僧,贫僧不敢……”

    分明输赢已定,他却还为自己找补:

    “只是,贫僧向来擅卜来事!那老汉虽眼下困顿,将来必会通达,必会……必会子孙满堂啊,圣上!”

    江稚鱼坐在皇帝身后,忍不住心道。

    【呸!这么大年纪,肾功能都衰竭了!还怎么子孙满堂?子孙满堂,全都姓王?】

    皇帝:……

    懒得听昙鸾呱躁,皇帝抬了抬手。

    “既如此,那便将昙鸾先行看押,等老汉儿孙满堂之际,朕必叫初霁亲自请人出关。”

    昙鸾闻言,瞳孔皱缩,不甘地惊呼道:

    “圣上!圣上三思啊……”

    终还是被御林军拖了下去。

    百姓噤声,却又实在好奇悟静大师在纸条上写了什么。

    谁也不肯离去。

    调查壮汉的侍卫回禀:

    “启禀圣上,那汉子虽然自小习武,可现如今却……”

    他欲言又止,支支吾吾,不敢说出真相污了圣听。

    可这样,皇帝更好奇好不好?

    “但说无妨!”

    有了皇帝的保证,侍卫方才大胆说了下去。

    “是!那汉子,如今,栖身清风馆……”

    众人闻之,尽都惊讶不已。

    围观的妇孺更是羞怯的捂住了脸面。

    谁也想象不到,那样精壮的汉子,竟会在清风馆为男妓……

    皇帝尴尬地轻咳了两声,转头询问悟静。

    “不知,大师在纸上写的什么,竟叫他掩面痛哭?”

    第163章 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子

    【还能有什么,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呗……】

    皇帝:???

    正在满头黑线时,又听见悟静和尚毕恭毕敬地行礼答道:

    “贫僧不过是为他解了迷途,指条出路罢了。”

    听见这话,百官和众人都彼此对看,难免失望。

    皇帝也好奇得抓心挠肝,恨不得命人暗地将纸条搜过来。

    却适时地听到了江稚鱼的心声:

    【臭和尚,还学会卖关子了!也没什么啦,上边只有五个字“他好我也好”,是我医馆的名字啦!】

    皇帝好像解了惑,又不尽然。

    壮汉在清风馆做男妓,为何要去治疗肾虚的医馆看病呢?

    他好奇地开口询问侍卫。

    “你们可调查清楚了,那人为何会流落烟花,可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这话问的,不仅解了他的好奇心;

    也展现了一个爱民如子的明君的伟岸形象。

    那侍卫抱拳回话,隐晦地说道:

    “据男人的父亲说,男人自小便有隐疾,不能成婚……”

    皇帝点点头,嘴上敷衍道:

    “如此,叫太医院的御医,亲自为他诊治一下!”

    心里却在感叹。

    稚鱼医术当真高明……

    竟仅凭远观便能看出那壮汉不展雄风!

    幸好朕虽年到中旬,但尚能宝刀不老……

    意识到自己在胡思乱想什么后,他急忙轻咳着起身,说了结束语。

    “既然胜负已分,那便如此前所说——亲封悟静大师为国师!设立义仓与锦州,并同时派遣许太师三子许耀文赶赴锦州预防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