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琅的前途已经叫她有些灰心了,安氏对这个儿子彻底失望,对他也不过和其他孩子一样,不再如从前那么亲近,常姨娘虽急,却摸不清头脑,不明白是为什么。
姜玉琅倒是心里有数,只是他不敢和旁人说,难道直白告诉别人是他的小心思太多惹了嫡母不高兴?
那不是平白把自己的脸面往地上踩?
他不傻,只装作若无其事,终日跟着姜逢年经营。
殊不知他心里头也憋着一股气——安氏瞧不上他,从前付出的那些也不是假的,替他延请了名师教导,便是如今后悔了,也没有把这些东西收回去,他只需继续学、好好学,将来科举下场,榜上有名,他这个嫡母不还是要依靠他吗?
不过是一时想不开罢了。
再者,他就算没了嫡母的支持,这不是还有父亲?
终归是一样的。
他心里打着算盘,便不理睬,只闷头读书,以期明年下场。
安氏知道了也只微微一笑便抛在了脑后。
她如今只在意女儿的亲事,以及另一件事——
“你是说,孟姨娘疑似有孕?”
第64章
梅香点头。
她是四香里最稳重的那一个,替安氏管着后宅,孟姨娘疑似怀孕的消息还是竹香打听来的,再由她禀报给安氏。
“老爷上回去孟姨娘那儿是两个月前,过后孟姨娘一直没有换洗,只是偷偷瞒着。”但瞒也瞒不到哪儿去,几个姨娘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头,谁屋里有点儿什么事,大家都一清二楚。
一个月前孟姨娘没换洗院里便有人疑心了,是后来孟姨娘身边的丫头锦绣恰好换洗,孟姨娘装作是自己才蒙混过关。
如今已经两个月了还没有,孟姨娘才确定下来。
她也没吱声,估摸着是想等三个月胎稳了再说出来。
安氏想了想,说:“既然她自己不言语,咱们也不必管她,叫厨房那边儿照料着些。”
府里怀孕的女人也不是头一个了,前头那些她都叫生出来了,孟姨娘便是再怀一个又能怎么样?就算生下个儿子,也骑不到安氏的头上来。
比起孟姨娘怀孕这个消息,她更在乎的是另一件事:“这事儿,云瑶知道么?”
即便这个姑娘养在她身边好长时间了,平日里也从未表达出来对孟姨娘的思念或者关注,她也担心孟姨娘怀孕的消息对姜云瑶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冲击。
梅香摇头:“姑娘这几日好似又在忙铺子,说想再换条街买一个,没关注过府里的事情。”
不仅姜云瑶,连带着顾明月都很少在府里。
安氏:“若是她自己察觉了,也不必瞒着。”
她虽然担心姜云瑶的情绪,可这事儿吧也瞒不了多久,迟早要知道,还不如早点告诉她,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
姜云瑶正在看铺子,她没让姜府的马车接送,石头已经学了小半年的武艺,知道她是真心想要他学些本领,知道知道她要逛一逛,自告奋勇来驾车。
顾明月也坐着,问姜云瑶:“姑娘真打算再买一个铺子?”
姜云瑶不太确定:“咱们手里头的银子是够的,但要买铺子的话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意。”
边关要打仗的消息也是有人知道的,连带着中京城的粮价也跟着蹭蹭涨,再开吃食铺子的话风险就太大了,如今一个煎饼铺子也尽够用了。
但开别的,姜云瑶也没想好。
如今转了两圈,她心里已经不大想开铺子了,与其再开一个耗费心力,还不如把银子捏在手里。
顾明月还说:“这几日粮价涨得也忒快了,宁大人竟然也不管。”
姜云瑶说:“许是事情忙,边关要打仗,他心里惦记着父兄吧?”
从前中京城的粮价被控制得已经相当不错了,如今一下子飙升,司市迟迟没有动作,一定是他们有事儿要忙。
甚至粮价上涨未必没有司市的缘故,或者说宁怀诚的缘故。
石头已经竖起了耳朵,他跟着师父学武艺,小半年的功夫已经足够他知道师父的底细,自然也就知道他在英国公手底下当过兵,偶尔听他讲一些边关的趣事,自己也心生向往。
只是除了他那位师父,很少有人会提起这些事情,如今姜云瑶说起,他自然听得仔细。
“南面旱灾未缓,北边的粮食早在三年前就一车车地往南运,如今库里的粮食不多,戎狄又来犯,迟早要打起来,大军每日里要吃的粮食可不少,一下子供应不起来。”姜云瑶心情沉重,“如今这样的情况,唯有速战速决才好。”
英国公虽勇猛,可戎狄也不是吃素的,这一场战,未必能如许多人的愿。
若是不能速战速决,一拖再拖下去,只怕战事惨烈。
她猜宁怀诚如今正在四处收粮。
只是凭他一个人,只怕也收不了多少上来,耗尽家财又能送多少出去?他这样大肆收粮,皇帝心里又会怎么想?不信任自己还是怎么样?
这些都是忧患。
只不过火还没烧到姜云瑶的头上,她如今只担心自己手底下的两间铺子——说得难听些,改朝换代可能都很快,指不定一场大战败了,这个朝廷就得易主了。
倘若边关不敌,戎狄打进了中京城,她这两间铺子还能保得住不成?别说铺子了,只怕姜家都未必能保得住。
只是这话多少有些大逆不道,她不敢诉之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