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明月倒是没和这位银珠接触过,但银珠是大姑娘身边最得力的丫头,她们在厨房的时候也听了不少消息,既有大姑娘的,也有这位银珠的,凡是提起来她的,没有不称赞的。

    顾明月不求自己有多大的出息能像她那般叫人人都说好,但至少不能让姑娘带她出门的时候丢人吧?

    想明白了以后,顾明月便道:“那我还真得多学学了。”

    竹香拉着她的手:“学绣花要有的是耐心,也不是个轻省活儿,你要学还得下苦功夫,弱真要学,便从穿针引线开始。”

    顾明月从她那接过针线,仔细看了看。

    这绣花的针果然和她们家常用的不一样。

    她记得梅氏的陪嫁里就有一套针线。

    这年头嫁女陪嫁的东西也是有定数的,好一些的会陪些枕头被子,还有那些个针头线脑的。

    梅氏的陪嫁里有,且她看得很紧,轻易不肯让顾明月碰,只偶尔在家里做些针线活儿,也是缝缝补补。

    顾明月偶然看见过,梅氏的针头大一些,不像竹香手里这个,针眼极小,恐怕很难穿线。

    她把那根针捏在手里尝试了好几回也没穿进去,不由有些丧气。

    竹香见她低头也没说什么,只一笑。

    顾明月到底脾气好,做事儿也不着急,试了几回穿不进去也没有不高兴,重新打起精神,对着灯火将线穿了进去。

    她立马高兴起来:“我穿进去了!”

    竹香和海棠都抿着嘴笑,竹香道:“能把针线穿进去,说明你还是有几分手巧的。”

    顾明月很少被夸,这会儿被夸了两句,心里十分高兴,连回了姜云瑶住处的时候脸上都有笑意。

    她笑起来嘴角有两个浅酒窝,隔着灯火瞧倒有几分朦胧的乖巧可爱。

    姜云瑶本来有些困了,见她这么高兴便问怎么了。

    顾明月把刚刚的事情略说了说:“将来姑娘要学绣花,我先提前练练,总不能给姑娘丢脸。”

    姜云瑶本想说她学绣花不必是因为觉得会给她丢脸,该是为了自己才对,可话到嘴边,觉得与其每回这样教,倒不如让她自己发觉其中的好处,将来要是顾明月学得好,能绣个花儿朵儿的,能换点银子,她便知道这手艺是为了自己学的了。

    所以她也正儿八经地把顾明月夸了一顿。

    弄得顾明月愈发期待了。

    若不是这两日就是姜玉琅的生辰,她只怕要一头埋进绣花里。

    #

    顾明月和姜云瑶都是第一次参加姜府的生辰宴。

    也是这一回,她们才知道,原来姜逢年的官职是光禄寺少卿,正六品的官职,掌管着朝会、宴席的备办等事,这职务本该一直呆在中京城的,大约是出了什么事情,姜逢年才来了阆中,又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他的官职没动过。

    也正是因为官职没动,所以阆中当地的官员也摸不清楚情况,只当他真是来探亲的。

    姜玉琅生辰分前院内院,前院的事儿自有太太安排的管事,内院的客人却是要她们这些姑娘们招待的。

    安氏早拉着姜云琼和姜云瑶说了这些客人们的来历,旁的人都还好些,官职比不上姜逢年,她们的夫人来参宴也不会无故生事,大多还都会陪笑脸,捧着她们些;唯有另一个算得上主客的,是阆中当地的知州夫人。

    这位知州夫人来得不算很早。

    原先安氏没想着她会来的,封知州是从五品,比姜逢年的官职还高,安氏以为她顶多送个帖子也就罢了,谁知她会亲自来,这迟到一会儿也算不上什么了。

    封夫人自有安氏去陪,姜云琼和姜云瑶要陪的是封夫人带来的娇客。

    封夫人膝下没有孩子,带来的是两个庶女,年纪和姜云琼差不多。

    姜云瑶年纪小,陪人也用不着她,不过是在边上当吉祥物,听她们聊些家常和时兴花样罢了。

    姜云琼怕她年纪小坐不住,时不时逗弄她一下。

    那其中一个女孩便好奇问:“这是你们府上姨娘的女儿?”

    她们来之前倒也听家里说起过姜府的情况,知道安氏有个如珠似宝的亲生女儿,倒没听她又收养了庶女,消息还没传到她们那边儿呢,这会儿疑问也是正常的。

    姜云琼笑着点了头。

    那姑娘脸上便带了艳羡。

    她们两个也是庶出,虽能被封夫人带着出来见客,却也是因为封夫人自己没有孩子,她没孩子,口风却咬得很紧,只当她们两个是解闷的,不肯收养在自己膝下,怕多养了孩子,折了自己的孩子缘分。

    这话封大姑娘没说出口,也不好说出口。

    只是姜云瑶是人精,一眼就瞧出来了。

    她只做不知,扮着孩童,要顾明月给她喂糖吃。

    封大姑娘还说:“不过你家也挺奇怪的,听说这回是给你家庶出的大哥哥过生辰?你心里竟然不介意。”

    这话说得多少有些唐突了,封二姑娘扯了扯封大姑娘的胳膊:“姐姐。”

    姜云琼脸色都没变一点儿,安氏早与她说了,便是她收养了琅哥儿,他也越不过自己去,不过是个生辰罢了,姜云琼自己的生辰过得也相当热闹,甚至比姜玉琅的还要热闹些,她并不嫉恨这个。

    她怕姜云瑶心里有想法。

    毕竟三丫头也是庶出,封大姑娘这话说出来,若是有心人听见了,只当她要挑拨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