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在八零搞运输 > 我在八零搞运输 第229节
    齐秋即便好奇,也没走过去窥探人家隐私。

    林北盖上钢笔帽,正好对上齐秋的视线,林北愣了一下,说:“把西南好风光写信里,寄给远方的家人。”

    齐秋正要收回视线,就听林北又说:“您是西南人,知道除了石棉县、泸定县,还有哪些地方风光好吗?”

    “很多。”说完,齐秋起身去找邱文嘉。

    林北生出了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杨菱湖早早地把机油弄到这里了,邱文嘉、齐秋拿管子给大巴车加油。

    加好了油,两人收拾东西就要离开。

    林北再一次傻眼了,小跑过去:“我还没给修理费,油钱还没算呢。”

    “你找杨菱湖。”邱文嘉说。

    林北:“……”这两个人给他的感觉太奇怪了。

    不过他来不及细思,抓住最后的机会,说:“大巴车还有空位置,我邀请你们跟我们一块儿游西南。”

    邱文嘉、齐秋一半抗拒,一半想看林北还会把西南什么东西运回南方,两种想法在大脑里互搏,没有一方能够占上风。

    林北见两人不反对,拉着两人登上大巴车,给两人安排坐一起。

    林北下车,指挥人上车,又找两个人把自行车放大巴车车顶的行李架上,又指挥人把工具放工具箱里,把油桶抬车上。

    两辆大巴车开出厂房,林北留意观察邱文嘉、齐秋,两人虽然端正的坐着,但是眼神放空,林北担心两人的健康,找地方吃午饭的时候,他找地方打电话给杨菱湖,告诉杨菱湖他观察到的事。杨菱湖:“他俩脾气古怪,只要他俩不跟你发脾气,说明他俩愿意跟随旅游团去旅游。”

    林北跟杨菱湖提费用,杨菱湖说:“下次见面再聊这个。”

    林北现在感觉杨菱湖对他的态度也透着古怪。

    林北刚生出这种感觉,杨菱湖就挂断电话了。

    林北盯着电话看了半晌,打电话回厂里。

    中午,黄益民回厂里,从张帅口中知道林北让自己待厂里等电话,黄益民就一直待在办公室等林北电话。

    电话铃声一响,黄益民拿起电话,激动说:“北哥。”

    “嗯,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林北跟黄益民闲聊。

    “一个星期前回来的。”黄益民感慨道,“南方太繁华了。”待久了会迷失自我,他身处其中,被这股热闹、繁华裹挟着前进,当时没有感觉到,等他下了火车,出了淮市火车站,黄益民猛然意识到他差点沉醉在纸醉金迷中,走不出来。

    “南方商业繁华,西南风光美。”林北感慨道。

    “北哥,你什么时候回来?”黄益民问。

    “我近期回不去。”林北开始说他打电话的目的,“以后我每天打电话回厂里,时间不固定,但是每天都会打,如果我哪天不打,你马上联系超英,让他联系这边人寻找我们。”

    第195章 195

    “出了什么事?”黄益民追问道。

    林北换了一只手拿话筒, 背抵在柜台上,目光落在外边的街道上,问:“你吃过柑子吗?”

    黄益民握紧话筒, 放轻呼吸, 结果听到林北说ganzi, 是甘蔗吗?还是什么?黄益民下意识说:“什么?”

    “枇杷呢?你吃过吗?”林北又问。

    “吃过。”黄益民有一本相册,里面珍藏他的童年, 有一张他被爷爷抱着站在枇杷树下的照片, 那时他应该处在蹒跚学步时期, 他应该是吃过枇杷的。

    “我弄柑子、枇杷回去给你吃。”林北笑着说。

    黄益民也笑出声,不过他没忘了林北回避他的问题, 他又问了一遍:“你还没跟我说你在那里出什么事了。”

    “我要去九襄吃柑子, 到石棉县寻找枇杷,到泸定县看泸定桥, 包了两辆大巴车。如果路上车子抛锚了,我想着你那边等不到我的电话, 能及时找人寻找我们。”林北避重就轻说。

    黄益民蹙眉, 本能的开口阻止林北坐大巴车去三个地方。林北说:“我们马上去九襄,预计晚上八九点到,我明天早晨打电话给你。”

    林北不给黄益民开口的机会, 挂断了电话,付了钱,他转身离开。

    林北回到饭店,大家吃好了饭, 聚集在饭店外边。

    林北让大家上车, 自己到饭店打包了饭,端着饭盒上第二辆车, 问冯援朝:“人没少吧?”

    “没,都到齐了。”冯援朝回答道。

    林北下了车,上了前面那辆车,他扫视一圈,问:“大家左右有没有少人?”

    大家挥动旗帜,笑容灿烂道:“没少人。”

    邱文嘉、齐秋二人没有反应。

    林北数了一下人头,确认没少人,他让阿滨开车。

    林北靠窗坐,打开车窗吃饭。出了小林场,路况开始变差,林北关上窗户,盖上饭盒,把铝饭盒装包里,拿出一个本子,在行程表上记录:1984年3月6日,下午13:33,2辆车上共79人,人员齐。

    林北在旅行团名单上补了龚雯语、阿杰、邱文嘉、齐秋的名字。

    车开到半道上,一个妇女背着孩子跑到路中央拦车,似乎有急事想要乘车。

    林北站起来,走到车门边,观察路两侧情况。附近没有房子,周围灌木丛生,极易藏人,林北让阿滨不要减速,阿滨照做。

    大巴车离背着孩子的妇女还有6米,背着孩子的妇女看出大巴车没有减速的打算,快速闪到路边。

    背着孩子的妇女朝后面的车挥手。许树记得林北昨晚说的话,克制住靠路边停车载人的冲动,车从背着孩子的妇女身边飞驰而过。

    大巴车消失在这条路上,一群拿着锄头、铁锹、棍棒的村民从灌木丛里钻出来,大骂那群人。

    大巴车驶入陡峭的山路地段,大家看车窗外,立刻感到眩晕。

    阿滨没走过这条路,不知道下一个拐弯是什么路况,他开的十分小心,许树也拉开了和前面大巴车的距离。

    大家的心随之提到嗓子眼,不敢发出声响,也不敢动,生怕影响司机开车。

    在天黑之前,他们走到相对平坦的山路路段。

    车前的两个大灯破开黑夜,呼啸着向前行驶。

    到了汉源,林北决定在汉源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去九襄。

    大巴车停在招待所边上,林北先办理了入住手续,让大家把行李放房间里,然后带大家去吃饭。

    坐了一天车,大家已经十分疲倦了,大家都没有心情说话,匆匆吃了饭,回到招待所睡觉。

    到了西南,林北早晨习惯推开窗户观察街道,汉源是“南丝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整条街道和他想象中的样子有很大出入。

    林北被楼下的喧闹吸引,低头,便看到一群人围着大巴车议论。

    旅游团成员陆陆续续起床,到楼下洗漱,先洗漱好的人穿戴整齐,拿着行李到招待所门口集合。

    胡翔拿着洗漱用品进屋,林北拿着洗漱用品下楼。

    林北他们住的是汉源县人民(正攵)(广付)招待所,居住条件非常好。林北从门口经过,听到门外的旅游团成员兴高采烈说他们这辈子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昨天晚上蔫了的孩子叽叽喳喳和同行的孩子说话,看来孩子们昨晚休息的非常好。

    林北吐掉漱口水,拿着洗漱用品上楼。没过多久,他和胡翔下楼,林北把行李放柜台上,找招待员办理退房手续,又借用招待所电话打回厂里,向黄益民报平安。

    林北挂了电话,递给招待员话费。

    旅游团成员纷纷上了大巴车,看样子他们打算直接走,招待员接了钱,忍不住问:“这就要走了,怎么不在汉源待几天?”

    “我们计划去九襄,等返程路过汉源,在汉源待两天。”林北说。

    “你怎么这个时候去九襄,晚半个月去,还能领略到满山梨花欢迎你们进城的盛景,这是茶马古道上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和季节。”招待员想了想,给林北提了一个醒,“你下次挑好月份去九襄,五月份去,能吃到枇杷、樱桃,七月份去,正值花椒采摘季节,九月份去,能尝到金花梨。”

    林北掩下诧异,笑着说:“这个时候去,可以尝尝柑子。”

    招待员唔了一声,点头。

    林北戴上帽子,拎着包离开。

    旅游团成员乘坐大巴车离开汉源县,大巴车在路上行驶42分钟,林北看到了一片梨树林,大巴车穿过梨树林,便进入九襄镇。

    他们这次住的是汉源县人民(正攵)(广付)招待所九襄分所,把行李放房间,去吃早饭。

    他们早饭吃了牛肉汤,老板说是黄牛肉。

    他们刚下车,遭到围观,他们坐下来吃饭,再一次遭到围观。

    镇上居民跟旅游团成员搭话:“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没有单位,我们是淮市益富食品厂员工。”旅游团成员说。

    “这是哪里?”镇上居民。

    “南方的一个城市。” 旅游团成员。

    “那么远,你们怎么想起来到我们这里旅游?”镇上居民。

    “近的地方,我们都去过了,只能挑远的地方。” 旅游团成员。

    这些话全是林北教他们的,被林北从淮市带来的旅游团成员说前面的话,一个个声音洪亮,他们丝毫没察觉到前面几句话话里有陷阱,说最后一句话也不气虚,因为老板跟他们说他会带他们跑遍全国。

    九襄曾是南丝路上最富的城镇,也是南丝路上的水果之乡,虽然古道没落了,商贾也搬走了,这里没有了以前的繁华,但他们好歹听长辈们提起过九襄曾经繁荣盛况,也是有见识的人,还是被旅游团口中‘近的地方,我们都去过了,只能挑远的地方’惊到了。

    他们重新打量旅游团。

    旅游团吃完早饭,回招待所休整一个小时。

    他们休整期间,九襄来了一个外省旅游团的消息传遍整个镇子。

    一个小时后,旅游团站在南街的一个石牌坊前,看着精雕细琢的石牌坊,无一人不震撼出声。

    有个当地人给他们介绍石牌坊的来历和细节的含义,林北邀请他拍照,两人站在石牌坊前拍下一张照片,林北问他要了地址,跟他说好了,等照片洗出来,寄一份照片给他。

    林北给旅游团一个小时,让他们自行拍照,自己找不合群的邱文嘉、齐秋聊天。

    邱文嘉、齐秋:“……”他俩只想独处。

    林北自言自语两句,便把目光投到其他地方。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阿杰领着旅游团到林北这里集合,林北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找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麻烦老人给他们说说这个古镇的历史。

    老人十分热情,带他们参观仅存的寺庙、会馆、祠堂、塔坊,后又带他们参观保存比较完好的客栈。

    他们进入客栈,映入眼帘的就是灰尘、蛛丝。

    老人跟他们说起以前驿站商贾云集,老人像讲故事一样娓娓叙来,林北似乎看到客栈笙歌燕舞的前世,马帮穿过满山的梨花来到九襄,走入这家客栈,客栈人满为患,小二挤出人群把马拉到后院拴好,他们在一楼点上一桌大鱼大肉,到二楼住店休息……

    这是木质楼板,梯子也是木头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