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州许氏败落数十年,位于神山大会的院落早已破败不堪,但因着柏州许氏从前的兴盛,这院落面积倒不小,苏徐行自己一个人就占了一整间一进的,距离他最近的阿冬则在另一间。

    所以,当赵峋将他压在床榻之上时,苏徐行连个“会被人听见”的借口都找不到。

    “苏徐行……”赵峋将头埋在他颈边,喷洒的热气刺激得苏徐行脖子一缩,反倒让赵峋贴得更近了。

    “给我……”赵峋嗓音暗哑,充满哀求,“求你……”

    “求你”二字被他这样轻易说出口,哪里还有平日里的冷傲与不近人情。

    苏徐行心一软,默默伸手抱住对方脊背。

    赵峋一怔,猛地抬起头来,明亮的眸子里满是惊喜。

    见苏徐行同意,他再也不拘着,直接垂头啃住对方唇瓣。

    缠绵悱恻。

    只是,当赵峋还要再来第三次的时候,浑身散架的苏徐行顿时开始后悔。

    果然,赵峋说的没错,他早晚要栽在自己的“善心”上。

    身子酸疼得不像自己的,苏徐行恨得咬牙切齿,一口咬在赵峋肩头,却听从对方喉咙间传来一声低笑。

    “你是狗吗?喜欢咬人?”赵峋说话间一直紧紧地盯着他。

    苏徐行闻言双眼一瞪:“你才是狗!”

    只是眼尾带红,这一瞪不见凶相,反而分外勾人,看得赵峋眸色渐深。

    感受到对方那不同寻常的反应,苏徐行不可思议地张大了嘴巴。

    第第第……第四次?

    就见赵峋附身咬住他唇瓣,笑声低沉:“我是狗。”

    “疯狗。”

    话音落地,腰肢用力。

    赵峋用实际行动告诉了苏徐行,什么是“疯狗”。

    第79章

    翌日清晨,苏徐行在满身酸痛中起身,稍一动作便疼得龇牙咧嘴,整个人已经不是一句“散了架”可以形容的了,尤其是不可描述的某个地方,他估计得养上许久才行。

    淦!

    苏徐行低咒一声,咬牙下了床。待穿戴整齐,阿冬已经守在门外了。

    “少爷。”见苏徐行开门,阿冬快步迎上来,“还有两个时辰,人就该回来了。”

    苏徐行抬头看天,湛蓝一片,是个好天气,应该会有不错的消息。

    “走吧。”他点头,率先走了出去。

    神山大会作为滇南各族的盛会,通常由上一届的魁首负责安排护卫、饮食、用度等等一系列杂事,但由于雷氏父子作弊败露被苏徐行气走了,岐州许氏便顺理成章且乐意之至地接手了剩下的事情。

    到达饭厅的时候,屋内只有许琢一人,见苏徐行来了,他立刻起身相迎:“徐行兄!”

    “昨晚去你院中找你,见你不在,我便回来了。”许琢笑着,看起来心情颇好,“可是有什么事情?”

    提到昨晚,那一整夜的荒唐瞬间印入脑海,苏徐行端起茶杯的手一顿,随后假意咳嗽道:“无事,待着无聊便出去逛了逛。”

    “你也知道,临江没有这样的盛会。”

    许琢闻言点点头,也不知他信了没有。苏徐行喝了口水掩饰尴尬,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清越今日看起来颇为高兴,可是有什么好消息?”

    见苏徐行问他,许琢脸上的笑意再也遮不住,目光炯炯:“昨日我趁着夜色拜访了几家旁支和一些依附于许氏的小族……”

    剩下的话不用说,苏徐行瞬间明了他的意思:“都成了?”

    许琢眉峰微挑:“自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利之下,人心亦可收拢。”

    苏徐行点头:“大族把持滇南已久,平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小族又何尝不是有苦难言?便是大族旁支,也是看着本家吃肉自己喝点汤。”

    许琢莞尔一笑,接道:“正是!人心是不足的,之前还愿意依附大族是因为没有选择,但现在……他们可以有选择。”

    “只看本次武比结果,再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

    说罢,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因着武比持续一天一夜,进栗山的各家人选要到下午才会返回,面和心不和的各族也不愿凑在一起阳奉阴违,这空闲的时间便由着各家自由安排了。

    苏徐行本想自己四处逛逛,却因为昨日一场风头成了神山大会的“香饽饽”,前来拜访他的人数不胜数,虽然他借口推辞了不少,但也总有不好推掉的。

    比如周录昂。

    岐州书院的院长,闻名滇南的大儒,亦是岐州许氏的“镇族之宝”,门生无数,学生中在朝为官者不少,是许氏能稳坐岐州第一大族的根本之一。

    在滇南这片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偏远之地,大族能够兴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教育”,把持了书院,平常人轻易接触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说读书做官,便是识字都要困难几分,没有文化基础,能从事的也只有体力劳动,于是农家子世世代代在田地间耕种,大族子弟读书入仕,举全族之力供奉其入朝为官,再反哺家族,一代又一代累积,自然昌盛。

    而想要改变滇南如今的乱象,苏徐行当前所能想到的便是用钱着力,再从教育入手。

    他要办一间书院,一间“有教无类”的书院,不拘身份,面向滇南所有百姓,让想读书的人有读书的机会。再说如今许知远来了滇南,便不会再有人从路引上做文章,有识之士自然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