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的宜居之地寥寥无几。除了把王家捧成袁家偶像的汉成帝外,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皇帝都不会让藩王彻侯实控万户,而是想法设法地将其拆开,使之难以聚成大区。

    当然,反应过来的藩王彻侯如果不想派人打理外地资产,以至于被庞大的外派支出拖得开始卖出封国的优质资产,就得考虑尽快出手外地资产,然后用出手的钱去购买靠近封国的土地……前提是当地的郡守不会抓到强买强卖的罪证,否则关中轻则削爵,重则国除,绝对能让彻侯缩回蠢蠢欲动的爪子。

    如果不是冯唐那个老成精的家伙提醒他别轻易接受皇帝的封爵,估计在儿孙老妻的碎碎念下,魏尚真会接受刘瑞的封侯奖励,然后给二代埋下破产的大雷。

    “孤未封王时就仰慕魏公,如今得见,还请魏公与我长谈。”刘非对陶青是公事公办的客气,但对魏尚就能仰慕……感情真挚的仰慕。

    其视线之热烈,语气之诚恳让见过风浪的魏尚都难以招架:“大王抬爱,老臣真是愧不敢当。”

    虽说陛下还算优待这个兄长,可是藩王大刺刺地拉着武将是要干嘛?

    正大光明地挖墙脚吗?

    还是……

    “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憨憨的刘非突然叹道:“要是魏公年轻几岁,便能与我携手御敌,做大做强。”

    “……臣也遗憾年岁渐长,不能为国收回河套。”魏尚终于松了口气,但又觉得刘非的说法非常奇怪。

    什么叫“做大做强”?

    什么叫“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难道是他年纪大了,所以不懂关中的时尚?

    可刘非也是离京许久的沿海藩王啊!所以这不正经的话是从哪儿来得?

    “阿嚏?”远在宣室的刘瑞捏捏鼻子,满脸困惑道:“还没入秋吧!怎么朕先打起喷嚏了?”

    “可需奴婢备些果茶?”

    “嗯!江都王今日入京,所以先备着给他驱寒。”说起这位提前赴约的兄长,刘瑞也是吐槽无能:“南方马贵,他也不怕赶路赶得朕来报销折损的马匹。”

    第303章

    藩王入京后首要做的是去拜见高庙,其次才是拜见长辈,拜见皇帝。

    刘非凭着能打仗的热情快马加鞭到长安,但在看到迎接的官吏时脑子一凉,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装扮不太适合面见长辈。

    亦或是说他要是敢直接入宫,估计不必郎中令出手,宫卫就敢将其拦下。

    常侍汲仁(汲黯之弟,第一次科举里的第九名,北宫出身的潜邸之臣)看出刘非尴尬之处,借着请他上车的功夫悄悄说道:“薄太后不在长安,陛下特许大王先回府邸拜见程太妃。”

    “陛下体贴,臣兄自是感激不尽。”刘非朝着宣室的方向拱手一举,抵达他在长安的府邸后换上适合进宫面圣的常服。

    “儿子从江都带了上好的大米与红菱,还请阿母尝个新鲜。”既然是以程姬的名义让刘非得以更衣,那么他也不能拒绝这番好意:“只可惜鲥鱼难存,阿母怕是得到江都才能尝尝这番鲜甜。”

    “不过是些口舌之物。阿母在天下至富的关中,享陛下优待,太后照料,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程姬擦擦眼角的泪水,语气却是无比严肃:“倒是你这惰民(古人对“二流子”的蔑称)不日要上前线,急得我是成宿成宿地睡不着。”

    虽说膝下立有三子,可和先帝一样,程姬最疼最爱的还是次子刘非:“好在你们兄弟虽有顽劣之处,但也没像广川王那样惹得贾姬……唉……”

    提起曾经的竞争对手,程姬也是五味杂陈:“先帝还是北宫太子时,我两为了争宠而没少给对方使绊子。如今成了困居宫中的太妃,倒是放下以往的仇恨,姐姐妹妹地亲热起来。”

    提起贾姬,刘非这个远在江都的晚辈也不好说话:“阿母也别怪儿子不留情面。单以七弟当年的行径来看,儿子就算当面给他来上一拳,旁人也是没法指责的。”

    每每想起折了关中大半权贵的刺杀案,刘非的脖子后仍会涌现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那是他首次直面天子之怒,也是他唯一一次被人压进专关皇室的内官狱:“得亏陛下福大命大,不然咱们都得做好流放的准备。”

    程姬这下也没话了。

    要问被广川王坑得最狠的是谁,那肯定非贾姬的娘家莫属。

    刘彭祖的脑子是很聪明,可再聪明的人也需要一个在外走动的白手套。于是乎,贾氏外戚是彻底遭殃了。

    刘瑞没死,刘彭祖也不是首恶,所以先帝不会明着处理儿子,只会把儿子的母家拿来背锅。

    于是乎,贾姬倒霉了,贾家的两位小国舅也掉了脑袋,余者要么回乡养老,要么抄家流放,属实是被人坑得全族覆灭。

    就连贾姬的另一儿子,刘彭祖的同胞弟弟都看不下去地表示:“有兄如此,难以善终。”

    贾家和中山王都这种态度,刘非倒也不算过分。

    “慈母念儿,忧心一百。”程姬的目的也不是让刘非同情不常见的庶母,而是借此警告儿子千万别借政治漩涡狂捞好处,不然……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程姬虽是馆陶大长公主引荐的美女,可家里既有联系公主的路子,自然不会穷到没钱教养女儿。

    即便程姬出身贫寒,宫里也有女史过来讲史径,自然能令贫寒的妃嫔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