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汤?居然是张汤?

    汉武帝的酷吏张汤?后面被西北政法大学挖出来的张汤?

    刘瑞的瞳孔里闪过一丝震惊,脸上确实一如既往的平静:“是法家的人吧!”

    “太子听过小吏之名?” 起身的张汤满眼错愕,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听过你少年审鼠的故事。”刘瑞知道张汤出现在这儿意味着什么,但也想看看十几岁的张汤新型如何,于是脸上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倒是有个有脑子的,也不乏向上爬的勇气。”

    听到这话,张汤心里松了口气,然而刘瑞给他的惊喜还未结束:“回去带到内史那儿,请他帮忙教教这位长安吏。”

    虽然在历史上,张汤搞出了不少的骚操作如白鹿币,逼死大司农颜异,但是助汉武帝统一货币,实行盐铁官营、算缗告缗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土地兼并和豪门大族对农民的欺压,算是功大于过。

    最重要的是,张汤作为酷吏,生前官至九卿但死时的家资不足五百金,两个儿子也是各有各的本事。长子张贺为戾太子的宾客,后因巫蛊之祸被施以宫刑,出任掖廷令并将汉宣帝抚养长大,为其求取下属之女许平君。

    张贺生前没有看到汉宣帝登基,但是死后被汉宣帝追封为关内侯,其养子兼侄子张彭祖也因父亲的原因得以加封关内侯,出任散骑中郎将。

    而张汤的小儿子张安世也是个能臣,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累进大司马,卫将军,一生都为官清廉,兢兢业业。

    这么看来,张汤的基因确实不错,两个儿子一个忠诚,一个有才,都是不错的人。

    但是这样的张家也是有缺点的,正如《大明王朝》里的徐阶,虽然打着清流之名,对严嵩父子不屑一顾,然而他在为官的这些年里攒下了良田万亩,还靠明朝的种种福利躲过让人瞠目结舌的赋税。

    张家后来比不上晚节不保的徐阶,但是这个清廉也得打引号,而且还是加重的引号。

    “孤回去后要搞个考试选拔太子宫官员。”刘瑞盯着张汤的下拜身影,声音随着脚步渐渐远去:“好好跟着内史学吧!希望能在选拔考试上看见你。”

    “小吏……谢太子赏识。”张汤的额头抵着污泥,内心却是滚烫无比。

    他知道,有太子的引荐,晁错即便不倾囊相授,也会将他引荐给更多人,而这也是张汤的阶梯。

    爬到九卿乃至三公的阶梯。

    【昔日李斯为了当官拜入荀子门下,借着儒皮凑到吕不韦身边,然后跳反到秦始皇那儿,成了大秦的丞相。】张汤看着刘瑞的身影,坚定道:【今日我得太子欣赏,有机会见到错公,必要把握这一机遇,出人头地。】

    “张……兄还是先换身衣裳吧!”边上的小吏瞧着,刚想说声“张公”,但是看张汤这不到丈夫(二十岁),仅是大男的年纪,那句“张公”怎么也说不出口,只能笑着将其扶起,请其换身衣裳再来授课。

    第82章

    被当地的兽苑宦官洗得白白净净的食铁兽在刘瑞的床上翻滚着,撒娇着,甚至用逐渐锋利的爪子去扒刘瑞的衣服,看得李三那叫一个心惊胆战。

    “家上,您要是想养小玩意的话可以选择忠犬狸奴,何必养这食铁兽呢!”李三好几次想上前抱走胆大妄为的食铁兽,但是瞧着刘瑞的表情又生生收回了已经探出的手,转而劝道:“奴婢听说这食铁兽不到两年就能长得和罴(棕熊)一样大。那时再养在家上身边就不合适吧!”

    “嗯!所以才要趁机多玩会儿啊!”刘瑞摸着食铁兽的胖脸,在后者准备咬他一口时快速收手,失笑道:“这是孤来蜀郡的最大乐趣。”

    滚滚啊!滚滚。尤其是幼年期的滚滚。

    谁不想要这个萌上天的宠物呢!

    “等父皇的人到了,咱们就能回去。”玩够了的刘瑞让人抱走食铁兽,随即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语气说道:“来投靠的那些墨者肯定是要带回去的,甚至得在太子宫里有一席之地。”

    李三忍不住吞了口口水,大着胆子去瞄刘瑞,发现后者摆出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那时一定会非常热闹吧!”

    能不热闹嘛!太子詹事是喜欢儒学的窦婴,你往太子宫里塞墨者,窦婴不炸才怪。

    倒不如说,窦婴炸了才好。

    这样刘瑞就有理由踹了他的詹事之位,同时也让刘启安心。

    ………………

    “外戚啊……”宣室殿里的刘启这几日一直在窦太后冷战,母子二人已经连表面功夫都维持不了,只差一个引爆契机。

    内史晁错闻弦歌而知雅意,操控御史大夫陶青上奏请封诸皇子,促使他们早日就藩。

    对此,刘启没有立刻同意陶青的意见,而是选择留中不发。

    这让晁错等心腹重臣感到困惑的同时,也让窦太后条件反射地感到危机感,从而想到先帝的所作所为,以及立下从龙之功的薄昭是怎么死的。

    兄弟算什么。

    皇位之争里连亲儿子都能舍弃,更何况是六岁就藩的兄弟。

    刘启或许对同胞弟弟真有一丝怜爱之情,可是在窦太后的折腾下,这份怜爱是否尚存已经画上了问号。

    至少对关中的窦家而言,皇帝对母族的冷待清晰到让人不寒而栗。

    即便是师出有名,但是相较于对其他勋贵的手下留情,刘启也只是在明面上没把母族的颜面彻底扒下,私底下却将窦家的势力剪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