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起码是几世救世的大功德。”

    庄临挑眉。

    功德金光?前几个世界的功劳吗?

    还真是歪打正着了,看来他国师的路不会难走。

    住持再次行礼。

    “阿弥陀佛,在老衲圆寂之前能见到如此的功德善人,是老衲之幸。”

    庄临微笑着向住持低头回礼。

    “怎么可能?他分明就是个妖孽,不然我的脸看上去没事,怎么会这么痛!”庄然松开捂住脸的手,向前几步。

    住持看到他神魂上的伤痕,摇了摇头。

    “自作孽不可活啊。”

    姜氏护子心切,将庄然拉到身后。

    本来这和尚夸这个小贱蹄子,她就火冒三丈,还骂自家孩子作孽。

    “你这秃驴,瞎说什么,你才作孽!”

    吵吵嚷嚷地吸引了周围不少目光。

    几位夫人窃窃私语。

    “那可是陛下都十分尊敬的慧清住持啊,她居然直接骂人。”

    “护国公的嫡女嚣张跋扈惯了,有其母必有其子。”

    “整日把嫡庶挂在嘴边,小门小户的做派。”

    “可不是嘛!她怕不是忘了,要不是她插这一脚,人家也不会变成庶子。”

    归功于姜氏的吵闹,那天的事传的沸沸扬扬。

    很快入了陛下的耳朵。

    “哦?我大盛国还藏着如此能人呢!”皇帝听朝臣们的汇报后,赞叹道。

    “若真有救世之德,可堪国师大任啊!”

    “正逢宁都大旱,请了不少大师求雨都没有作用,不如让他一试。”一位大臣谏言。

    旨意很快下达丞相府。

    姜氏与庄然幸灾乐祸,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茶馆的包厢内。

    傅时宴与他几个好友聚会聊天。

    “听说了没,陛下要封国师了!”

    “据说那国师大人还挺好看的。陛下不是让小傅将军护送国师去宁都求雨嘛,替我们看看呗。”

    “都能当国师了,还好看?怕不是个头发花白,缺牙歪嘴的糟老头子。”傅时宴斜倚在软榻上,不以为意地品着茶。

    茶馆隔壁包厢的庄临……

    这个世界还没见到人呢,先听见声音了,还不是什么好话。

    哼!头发花白?缺牙歪嘴?糟老头子?

    庄临嘴角微微上扬,眼底却一片冷意。

    他将茶杯往桌子上一放,虽然没有太大的声响,但听的系统汗毛直立。

    【系统:完球,气运之子你自求多福吧!】

    第50章 丞相府的万人嫌庶子4

    萧姝她们自从搬到新院子后,日子好过很多。还有庄临的灵草调理,萧姝母女俩身体都好多了。

    庄临将混了驻颜丹粉末的膏体给萧姝,“母亲,这个应该能祛疤,你试试。”

    萧姝只当他是哄她开心的,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干脆死马当活马医了。

    没过三天。

    “娘亲,你的疤真的淡了很多。”庄心妍伸手摸了摸母亲的右脸,惊喜的喊。

    “真的吗?”萧姝照照镜子,果然只剩淡淡的粉色。

    “真的,哥哥好厉害。”

    萧姝高兴一会,又想起庄临要去宁都的事,看着他忧心忡忡。

    “帮天家办事,哪里容易。”

    “若是陛下用的上,是我的荣幸。”庄临宽慰道。

    “您放心,求雨对于我来说不难。”

    萧姝知道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没再劝。

    --

    去宁都的路上,傅时宴没来,只派了手下小拾过来。

    小拾一掀开车帘子,就被庄临的美貌晃了眼,心想他家主子可能要后悔,简直就是在他主子审美点上长的。

    宁都离京城也不算远,两天的车程就到了。

    宁都的知府也没派几个人来接,只怕是没抱什么希望。

    他们自然不知道对庄临来说有多容易。

    求雨嘛,身为修士的庄临当然可以一个响指搞定,但那未免太过夸张敷衍了,好歹要装装样子的。

    庄临按照古装电视剧祭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安排了一圈。

    不远处马蹄声响起,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姗姗来迟。

    只看见已经站在祭台上,戴着面具的身影。

    黄昏,橘红色的霞云将天空吞没。

    祭祀的神案上摆满了牛羊肉,瓜果糕点和玉露琼浆。

    圆形的祭台周围,灵香徐徐升起。

    求雨正式开始。

    祭台中央,庄临戴着狐狸面具,手持神铃。双脚赤裸着脚尖在祭台轻点,纤细脚踝上点缀的一圈铃铛,清脆的发出悦耳的声音。

    洁白的衣衫外,绯红的长袍随着动作飘扬着,超凡脱俗,如同真正的九天仙人下凡。

    神铃最后一声响。

    傅时宴与面具下的双眼猝不及防的对视,一瞬间他脑子里只剩下了嗡鸣声。

    明明戴着面具看不见那人的外貌,傅时宴却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就是他要找的人。

    啪嗒,一滴雨水打在他脸上。

    傅时宴怔怔地抬头,无数雨点随之而来,滋润了干涸的土地。

    “雨,真的下雨了!”

    “国师大人真是神仙下凡啊!”

    “终于下雨了!庄稼不会干死了。”

    许多百姓对着祭台磕头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