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王万万不可! > 大王万万不可! 第24节
    “陈留乃是平原,若胡人再次南下,经山海关、过幽州,能径直将大军推到陈留来!萧先生提议陈留,未免太短视了!”

    “就是就是,怎么可以迁都陈留呢,陈留从未做过王城,唯一的陈留王后来还是那样的结局,太不吉利了。”

    萧融本来也就是那么一说,没想加入他们的辩论,但听着这些反对的声音,萧融脾气也上来了。

    他眯了眯眼,这就是要开战的意思。

    “真是龙生九子安天下,猪生一堆拱墙根。”

    众人:“……”

    咋还人身攻击上了呢!

    萧融才不管那个,“陈留不如济南?这二者分明是一样的地势!甚至陈留更平坦,更适合百姓耕作居住,如今大王有的是兵,缺的是民,陈留上依大河,下靠颍水,水系发达且连接着淮水,淮水之南的百姓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都能方便的过来。靠着颍水,大王也可开始操练水军,如今镇北军中什么兵都有,就是没有水兵,水兵的重要性,还需要我向你们解释么?”

    众人互相看看,没吭声。

    如果屈云灭要称帝,早晚都会和南雍一战,而南雍之所以能苟活到今天,七七八八的原因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淮水真不好过,胡人又不擅长打水战,所以总是到了淮水就铩羽而归。

    胡人都替他们淌过水了,他们还不赶紧吸取教训,这南北分裂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他们不说话,萧融还是要说的:“至于并无险要,诸位,若真有一天敌兵已经兵临城下了,打到自己的老巢来了,有没有险要,还真的那么重要吗?古往今来,被逼到固守国都程度的君主,有几个能坚持十年以上的?真要到了那个地步,倒不如早早的决出胜负,免得百姓跟着一起煎熬。”

    幕僚团里有个人不能接受这种说法,他瞪着萧融:“你、你怎么能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萧融:“那你怎么能时时刻刻都想着做缩头乌龟?”

    “…………”

    对方被他问的哑口无言,萧融运了运气,也缓和了自己的态度:“我并非是说地势不重要,只是诸位,咱们如今都是镇北军的一员,要相信大王与众将士的本领,咱们所注重的地势,不应当在都城的范围之内,而是都城之外、辐射出去的范围,豫州、冀州、东豫州、徐州各有险要,如今都在大王治下,陈留便是中央的位置,莫非你们觉得大王守不住这些地方?”

    众人瞬间看向上面的屈云灭,而屈云灭也很应景的笑了一下,就是笑得杀气四溢的。

    众人:“……”不敢说话。

    萧融见他们老实了,这才感觉到了几分满意,既然都说到这了,他便把自己的想法完完整整的说了出来:“我中意陈留还有别的原因,之前也有先生说,孙仁栾想要将陈留抢回去做他们金陵的陪都,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自从太宁二年的大雪以来,淮水之北的耕种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倒是淮水之南,粮食的收成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将来,我们或许需要将南边的粮草运到北边来,而且每一年都要运。”

    他说的比较隐晦,多数人都听懂了,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其实气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不管湿度还是土壤、或是粮食的品种,最终结果都导致南方的种植产量更高,而且就是在这个时候,南北分治,南方开始飞速的发展,变成了一片富饶之地。

    此时还没有大运河,而一提起大运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增进了交通的发展,还有它是无数河工的噩梦,倒是忘了它最初、且延续了将近一千年的作用——即,将南方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北方去,供给定都在那边的皇帝和朝廷享用。

    至于提前挖运河,这是不可能的,一来萧融还没心黑到那个地步,二来他们也没那么多人,所以与其挖运河,不如直接定都在颍水附近,淮水与颍水照样能通漕运,将来需要了,也只需要挖通淮水与长江这一段,不必再兴师动众的挖那么远了。

    萧融不愿意定都长安,也是这个原因,长安历史悠久他知道,可后来再也没人定都长安了,就是因为它离长江一带实在太远,资源调动不起来,皇帝又不是慈善家,他们当然不会任凭那些财富溜走。

    知道萧融说的有道理,这些人就稍微安静了一会儿,但没过多久,还是有人小声说:“可它确实不吉利。”

    萧融:“……”

    行吧,这点他也没话可说。

    三十年前那场影响久远的大雪,准确发生的时间点是太宁二年,而年号叫太宁的这个皇帝,是雍朝历史上最惨的一个皇帝。

    雍朝的皇帝们,除了开国皇帝寿命很长,活了七十多岁、在位三十五年,其余的皇帝在位年份,取平均数可能都不超过五这个数字。

    太宁皇帝是前任皇帝的亲弟弟,本来陈留是不会作为封地的,因为地方太小,如果过去就封,真正的代号应该像屈云灭一开始接到的圣旨一样,屈云灭接到的是代王,而陈留这一片属于豫王。

    但太宁皇帝实在是惨,他哥心眼特别小,害怕弟弟出去以后野心就大了,所以一个劲打压他,给他封陈留王,还不让他出去,天天把他压在宫里让他做太监的活,朝中大臣也不把他当亲王,对他态度十分恶劣。

    他哥大概是遭报应了,所以登基第二年就死了,从开国皇帝死了以后,朝廷就暗流涌动,太宁皇帝的哥哥比较强势,他死了大家还挺庆幸的,而且他们吸取教训,决定立一个软骨头当皇帝,也就是这个倒霉蛋,太宁皇帝。

    说真的……这位一辈子就没顺过,小时候被欺负,当了亲王继续被欺负,当上皇帝了,终于能过上表面的好日子了,结果他刚登基,气温就降了,第二年夏季四月,天降飞雪,这已经是个很不好的兆头,等到了冬天,那场恐怖的大雪到来,所有人都认为是太宁皇帝德不配位,所以才惹来大难。

    接着他就更惨了,连连下罪己诏,彻底被大臣架空,有时候好几天都吃不上饭,宫里不好过,外面也不太平,胡人南下劫掠,北方冻灾南方涝灾,流民到处都是,各地均有起义军,而且他们全都打着同一个口号,全都针对太宁皇帝,好像他还活着就是最大的罪过。

    所以在太宁五年的一个晚上,他正睡觉呢,就被大臣闯进来,用腰带勒死了。

    人死了,这悲剧也没结束,他死的时候十几岁,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个婴儿,大臣立这个婴儿当皇帝,继续控制整个朝廷,然而那时候实在是太混乱了,哪哪都不安全,杀了皇帝的大臣被簇拥皇权的大臣反杀,宫中的人都忙着政变,谁也没想起来那个婴儿皇帝,等他们想起来的时候再去找,却发现同样只有十几岁的太后抱着婴儿皇帝,已经冻死在了昨夜的寒风当中。……

    真的,惨绝人寰。

    哪怕萧融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没有啊、我觉得还挺吉利的,他怕自己说完了,雷就劈下来了。

    同样的,他也不能说吉利与否不重要,毕竟这时候的人们迷信得很,他打不过,只能加入。……

    萧融不说话了,高洵之看看他,也没有要帮他的意思,他只是在心中叹了口气,因为他觉得萧融说得很有道理,可既然不吉利,那也没什么办法。

    虞绍燮眨眨眼,感觉陈留已经自动出局了,那他是不是又可以提一下长安了?

    他正襟危坐,刚抬起屁股,也就离开了一寸左右,然后他就听到屈云灭蓦地开口:“本王也认为陈留甚好。”

    咚,虞绍燮又坐了回去。……

    大家震惊的看向屈云灭,萧融说话还不过是个提议而已,屈云灭开口了,却是有拍板的意思,这回他们反对的更加激烈,不过一个蚩尤旗,就能让天下百姓坚信屈云灭是个灾星,他还要迁都去陈留,这不等于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么。

    更何况舆论都是其次的,主要是,他们真怕陈留这地方不吉利啊!萧融默。

    史上一共两个陈留王,第一个惨绝人寰,第二个同样没好到哪去。

    黄言炅为了蹭皇帝热度自封陈留王,打败镇北军之后又生擒了镇北王,可以说是风头无两,然而他太过残暴、也飘得太快了,屈云灭死后第二年,东阳王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来攻城,而他的前军主将,就是带着剩余镇北军苟延残喘的简峤。

    黄言炅败了,但他没有让别人来抓他,他直接自尽在陈留城中。经东阳王的首肯,简峤把黄言炅尸体搬出来,肉做肉糜喂狗,骨头敲碎填路,连头发都被简峤塞到了猪圈的食槽里,让猪吃了个干干净净。……

    不论生前有什么仇恨,两大热门夺权者最终都死在同一个地方,这让人感觉有点唏嘘。

    萧融没说话,而其他人反对的太过激烈,屈云灭本来就是个不愿意听反对意见的人,被他们吵的受不了了,屈云灭骤然站起:“本王是镇北王,又不是什么陈留王!人各有命,干一座城池什么事!照你们的意思,那陈留郡里的人,是不是早就该死光了!”

    大王发怒了,顿时就没人敢说话了,平时虞绍燮敢,可今天这事也没让他感觉有多愤怒,他暂时还愤青不起来;高洵之也敢,可他张了张口,突然扭过头看向萧融。

    高洵之用眼神示意他,你快劝劝大王啊。

    萧融看着他的眼神,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

    高洵之:“…………”

    你上回不就是这么跟大王交流的吗,怎么到老夫这就不行了!

    第23章 风寒

    萧融坐的稳如老狗。

    既然他不说话,高洵之便只能自己上了,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屈云灭根本不搭理他。

    高洵之:“……”生气。

    幕僚在意的是吉利不吉利,而原百福他们在意的就是无险可守这一点了,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

    四个将军加上一个丞相,全都反对定都陈留,屈云灭当然是说不过这五张嘴的,但他可以对这五个人产生降维打击。

    咣当一下,狠狠的拍向身边的桌子,屈云灭怒气冲冲道:“本王心意已决,谁敢再劝,便留在雁门关做守城兵!”

    五人:“……”

    你还讲不讲理了!

    萧融看着这一幕,心说,很明显,他不讲啊。

    撂下这句话,屈云灭转身便走,其他人一副着急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互相看看,却也只能摇摇头。

    大王不听他们的,他们又有什么办法。

    萧融托着自己的下巴,目光从这五个人的脸上一一巡过,发现他们虽然着急,但都没露出什么怨念来,可能是习惯了,也可能是憋在心里了。

    歪了歪头,萧融站起身来,只有虞绍燮看到他的动作,刚想问问他要去哪,萧融就已经步伐轻快的离开了。

    须臾之后,萧融找到了在校场当中射箭的屈云灭,这家伙真是太好找了,他每回生气的时候,不是去了校场、就是去了雁门关。

    屈云灭将五发箭矢射向对面的靶子,每一箭都命中靶心,他早就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也认出了身后的人是萧融。

    所以一把箭射完,他立刻就放下了手中已经拉满的弓,转过身,他劈头盖脸就是一句:“在殿中时,你为何不说话?”

    萧融一愣,居然从他的语气中听到了几分埋怨。

    默了默,萧融说道:“因为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啊。”

    屈云灭显然无法接受这种答案:“有道理又如何,平日我所说的也有道理,你不还是有长篇大论等着我!”

    萧融:“……”

    抽了抽嘴角,他敷衍道:“那如何能一样,大王是大王,他们是他们。”

    屈云灭微微一停,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个解释:“即使如此,迁都陈留分明是你的主意,你也应当说一些话。”

    萧融看看他,说道:“迁都陈留确是我提议的,可我并非认为必须要迁到陈留去,先生们说得对,上一个陈留王——”

    一听这个,屈云灭又怒了:“本王是镇北王!”

    萧融:“…………”

    屈云灭不仅生气,还感到不解,分明萧融自己的提议,他怎么变得这么快啊。

    “莫非连你也认为,只是迁个都城而已,本王便会落得太宁皇帝那样的下场?!”

    萧融眨眨眼,十分笃定的摇头:“绝对不可能。”

    屈云灭被他气着了,听他这样说也不怎么信,还讽刺的问:“你怎能如此肯定?”

    萧融回答的理所当然:“因为有我在啊,我绝对不会让大王英雄末路,谁要是敢拦我,那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屈云灭:“……”

    他的嘴唇微微动了两下,像是想说什么,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连本来挺正常的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着了。……荒、荒谬!谗言!

    他堂堂八尺大丈夫,如何就沦落到让萧融这样的病弱之人来保护了。

    就会说大话,有说大话的工夫,还不如先把病治好,等治好了病、不再有这短命之相,说不得他还会信他几分。

    这些想法快速的从心里掠过,而表面上的屈云灭,也终于找回了自己被打断的节奏:“无险可守又如何,本王坐镇其中,便是王都的一道天险,至于吉利不吉利,本王说过了,这种动摇军心的言论绝不允许出现在镇北军当中,泱泱中原,哪里没出过不吉利的事,若个个都要避开,岂不是只能躲进深山去了。况且,若真说起的话,太宁皇帝登基又殡天的长安才是最不吉利的,将陈留换做长安,他们倒是不提这件事了。”

    萧融立刻抬手鼓掌:“大王说得太对了!之前大王为何不这么说呢?”

    屈云灭愣了愣,他下意识的回想自己之前的想法,“我嫌他们烦,不想跟他们好好说话。”

    萧融:“…………”

    他脸上鼓励又和善的表情差点扭曲起来,幸好,他还是忍住了,继续用幼教老师一般的语气说道:“四位将军与高丞相都是大王最信赖的人,他们与大王相处时日颇长,若大王能用道理劝服他们,相信他们是一定会虚心受教的,不动一刀一枪、便让对方心服口服,这才是真正的赢家呢,大王说对不对?”

    屈云灭迟疑的看着他,他其实觉得不对,能打服为什么要说服,浪费唇舌浪费精力,也就文人会这么想。

    但萧融脸上带着浅笑,他眨巴眨巴眼睛,温柔又耐心的看着自己,满眼都装着对自己回答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