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0267【立道】
    李道冲其实早已麻木了,他去年罗列朱铭的十大罪状,还威逼利诱金州官员联名弹劾。

    本以为肯定有效果,结果送到东京之后,直接被蔡攸卡住不发。

    蔡攸还回信安排任务,让李道冲不要急躁,继续搜集朱铭的罪证。待到时机成熟,定然能将朱铭打倒!

    问题是,李道冲没想过把朱铭打倒啊,只求别跟朱铭在同一个地方做官,只求不要有任何人妨碍他捞钱。

    “君有馈焉曰献……”

    李道冲看着心腹抄回来的东西,琢磨片刻,提笔写道:“朱铭篡改经义,非议君上,此阴诋花石纲也。”

    心腹只摘抄一些关键内容,李道冲仔细看完,居然下意识点头。

    他也是进士出身,就连身边的心腹,也曾经中过举人。朱铭讲得有没有道理,他们心里是明白的,在佩服其学问的同时,并不妨碍他们跟朱铭作对。

    李道冲忽地问心腹:“金州可有《礼记发明》售卖?”

    心腹摇头:“没有,便连东京都难见。”

    当然很难买到,朱铭还是在逛东京相国寺时,在文玩一条街的旧书摊发现。

    这本书的印刷量不大,且几十年没有再重印过。

    其实没必要刻意去读,《礼记发明》确实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很多内容,纯属王安石的牵强附会——为了变法,故意歪曲经义。

    王安石对此毫不掩饰,且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直接挑明:我遵崇周礼,不是要恢复周礼。如今的世界,跟上古已经不同。我所谓“法先王”,是“法其意”,然后“合其政”,而不是直接“法其政”。

    李道冲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叫来一个亲随说:“送去东京,亲手交给六相公(蔡攸)。”

    写完小报告,李道冲便去饮酒听曲。

    他如今已躺平,在家养了个戏班子,天天听曲喝酒打发时间。

    不躺平还能干啥?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此消彼长,朱铭不断的步步紧逼而李道冲却毫无反制措施。人人都看出他是纸老虎,就连他通判厅的属官,也在暗中向朱铭表达善意。

    权力已被夺得差不多了,李道冲只能混日子,盼着蔡攸那边早点发难。

    ……

    “今日听太守讲学,兄长可有收获?”魏应时问道。

    魏应物说道:“大有收获!只是……太守所讲《大学》,似乎行文与今本有异。”

    魏应时点头:“朱太守改了文序。”

    其实,不是朱铭改的,是程颢、程颐兄弟改的。

    并且二程的改动,内容还不一样。

    程颢是阐述三纲,立即给出三纲释文,再阐述八目,立即给出八目释文。

    程颐则直接罗列三纲八目,再将八目分为两部分,格物致知是一个整体,剩下的六目是另一个整体。

    宋代学者阐述儒家经义,便是如此随心所欲,直接按自己的理解,对经义内容进行改动。

    后世流传的《大学》,采用程颐所改版本。

    而朱铭也用了程颐的版本,因为阅读和理解起来更丝滑。

    魏家兄弟修的是新学,他们没接触过洛学,加之洛学书籍大量焚毁,北方学禁执行更严格,二程的思想反而在江南流传更广。

    他们还以为,是朱铭改了《大学》的行文次序。

    魏应时说:“改动之后,其文更顺,道理通畅,正该如此。”

    魏应物道:“大学之道,三纲八目,为士子之准绳这个便是科举也能写。”

    兄弟俩越讨论越兴奋,又觉有许多不明之处,于是结伴前去请教朱铭。

    二人在州衙遇到曾孝端,另外还有几个士子。

    自从朱铭为其翻案伸冤之后,曾孝端就成了死忠粉,太守有啥命令他都非常听话。

    众人碰面,互相作揖。

    很快被一起带进去,齐刷刷朝着朱铭执弟子礼。

    曾孝端说:“太守今日讲学,吾等受益匪浅,只是乍问大道,还有许多不明之处。”

    朱铭拿出一份书稿:“尔等拿去抄写成书吧。”

    曾孝端双手捧过细看,却见《大学章句疏义》六字。

    朱铭直接照搬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但在细微处又进行了改动。

    朱熹说世间之人,生来就通晓万物道理,被浊气所污而受到蒙蔽。不被蒙蔽者就是圣人。凡人必然被蒙蔽,所以要不断学习,要重新领悟道理,最终趋近于圣人。

    朱铭不愿搞这套,在阐述《大学》的时候,说人降生世间仿佛一张白纸。受成长环境影响,有的学好,有的学坏。通过学习领悟道理,并去实践的就是君子,就能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的解释没变,因为朱熹的阐述很明白:物理之极处无不到,吾心之所知无不尽。

    但具体怎么格物致知,朱熹根本没讲。也即这套哲学思想,只有认识论,没有方法论导致王阳明格竹子格到昏迷。

    朱铭补齐了方法论,即“道用”,趁机推广《道用策》。

    这才是他的目的所在!

    另外,朱熹书中的“程子曰”,被朱铭全部删去。并非他想篡夺程颐的学术果实,而是洛学被朝廷禁了,不能讲这些是程颐说的,否则分分钟被朝廷禁止。

    《大学》的一经十传,外加深层次引申阐述,放到北宋末年不啻为学术炸弹。

    特别是归纳三纲八目,并给出详细理解,直接就为士子找到人生方向,这跟横渠四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文的字数不多,很快就能看完。

    曾孝端读罢全篇,再次回到三纲八目那里,身体都在轻微发抖,瞬间有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触。

    士子们把曾孝端团团围住,脑袋凑到一起阅读。

    那种思想冲击力,是难以名状的。

    特别是不治《小戴礼记》的人,他们就更加震撼。

    这么说吧,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不仅是程朱理学的纲领指导思想,也是程朱理学的宣传广告,很容易把人拉进去入伙。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四句令人热血沸腾,但只是口号啊,只是给出奋斗目标,没有指导读书人具体怎样执行。

    三纲八目,却是执行准则,而且过程循序渐进。

    朱铭所需要做的,就是夹带私货,把“道用论”扔到格物致知里面,把数学、物理、农学等杂学知识,变成读书人应该且必须掌握的知识。

    就算不深入研究杂学,也该懂得方法,也要知道理论联系实际。

    魏应时感慨道:“寒窗苦读十余载,懵懵懂懂不晓圣人言,今日方知晓道为何物!”

    ……

    福建路,南剑州,沙县。

    凤岗山麓,陈渊已结庐讲学一年有余。

    初时没起名字,渐渐唤作凤岗书院。

    朱铭的《大学章句疏义》,开春便委托递铺邮寄,一直到仲夏方才送到沙县。

    幸亏陈渊极有名气,因为乡下不包邮,这玩意儿只能寄到县衙。沙县押司专门派遣衙役,把包裹送到凤岗书院来。

    二十多个年轻士子,正在听陈渊讲学。

    衙役莽莽撞撞闯进来:“陈官人,有物什寄到!”

    士子们被打断授课,脸色都不怎么好,埋怨衙役不该此时闯入。

    陈渊拆开一看,顿时欣喜,回屋取钱塞给衙役:“有劳阁下跑一趟。”

    衙役得了赏钱,心情格外舒畅,点头哈腰说:“不妨事的,给陈官人送东西,咱心里欢喜得很。”

    把衙役送走,陈渊开始阅读书稿。

    他的感受又不一样,他是正经研习过洛学的,知道朱铭大量引用程颐思想。

    但二程著作甚多,寻常门徒,很难融会贯通,更别提归纳总结,并进行详细阐述发展。

    “三纲八目,格物致知,道用相成……”

    陈渊整理衣襟,站直了往西北方指去,对自己的学生说:“金州之地,有人立道矣!”

    沙县士子张致远问道:“请问先生,何人立道?所立何道?”

    “政和五年探花朱铭,朱成功,”陈渊说道,“此人虽对外宣称是吾弟子,但我与之亦师亦友。他以二程之言,辅以道用之论,立下儒生大道。此道一出,可传万世,为天下之显学也!”

    学生们震惊莫名,这话说得太大了。

    陈渊把书稿递出:“且传阅之。”

    二十多个学生,士子传不开,便有人照着书稿朗诵。

    朗读一遍,还没完全领会,于是再朗读第二遍。

    几遍之后,学生们终于明白,陈渊并没有说大话。

    唐宋都有人推崇《大学》,但不成系统啊,朱铭剽窃朱熹的学术,让《大学》有经有传有注疏,从此可以单独成书。

    这篇注疏横空出世,必然迅速传播,只要朝廷不强行干预,肯定越传越广,三纲八目将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做人做事准则。

    它太具有煽动性了,而且是对圣人之言的理解总结!

    从今往后,士子就该明明德,就该亲民,就该止于至善。

    从今往后,士子就该格物致知,就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为读书人制定了一套标准,为读书人规划了人生目标,大家只要照着去做便能成为君子。

    写这篇注疏的人,会被后世儒生奉为圣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