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意!知天否?一时曰''�''也,一字曰''�''也,亘古不改,万世不移。�
“舒意!知长河否?�
“昔仓颉造字,以不周而见''�'',以长河而成''�''。故言山脊河血,万古成歌。遂�''人间'',有时阐�''山河''。�
“舒意啊,莫看此句——长河万古翻神陆,滩涂一贯堆怨魂,养我杀我同此心,人间事,原来天不问!�
“人心如水,常有波澜。长河纵意,喜怒无常。故说,治水如治心。�
“拔龙脉为筋索,以缚长河。竖帝冠为不周,以撑河脊。羲浑无道,乃有河道。羲浑失义,遂聚河堤。�
“今治河,使之如天海。亘古定也,万物生也。�
——《九镇暇谈�
述者,烈山�
录者,敖舒意�
…�
烈山人皇年轻的时候,曾亲历长河泛滥事。见长河两岸,弃为滩涂,近水之民,为水所噬�
他只身入水,史载—�
“数为洪流逐退”、“数厥”、“呕血不止”�
他悲愤至极,甚至涉水喝问长河——若无灵,何来母河之尊名。若有灵,古今多少事,岂有母食子�
书上说,龙皇大庇水族,不能制长河之怒�
长河泛滥,就像祸水之波,永不能绝。生两岸而灭两岸,无非天道至理,日月盈缩,周而复始罢了�
后来烈山氏徒步长河两岸,走遍每一处水眼,一步一痕,万里反复,苦思长河永治之法�
据《静虚想尔集》记载—�
“衣衫褴褛,披发赤足,时人常见于河堤,以为长河野人。�
有人说烈山氏徒步长河的行为,是苦心治河。有人说他是借名以察水族军势,才有后来逐龙于海——那时候长河还为龙皇所掌�
但无论怎么说,烈山人皇对长河的治理,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至于炼龙皇九子为九镇,已经是后来的事情,算得上治水定鼎之作。此后长河永晏�
今天的长河,是已经被降服了的长河�
降服了很多年�
长河如龙,龙腹抵着观河台,龙身压着九镇,又有敖舒意数十万年的调和�
这才说,在诸方互不同属、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几乎是分节式的镇压不同河段,也能稳住长河形势�
事实上诸方今日治河,仍是以九镇和观河台的固有格局为主�
姜望曾亲临九镇石桥,以乾阳赤瞳洞察了石桥的每一处细节,极其细致地观察这封印术的巅峰成就。在学习封印术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了长河�
长河龙君以烈山人皇设九镇的心得相送,让姜望进一步了解九镇封印,以寻求封印第二天人态的办法。此即龙君之赠礼�
这份心得,就是敖舒意手录他和烈山对谈九镇的《九镇暇谈》,说是烈山人皇和长河龙君之间的暇谈,更像是师徒授业,挚友交流�
更确切地说,它更像是烈山人皇的《治河手记》�
它描述的可不仅仅是烈山人皇对九镇的构想,也不仅仅是对封印术的探索。它更具体地讲述了烈山人皇如何治水,包括治水过程里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敖舒意自己的种种困惑�
姜望隐有一种感觉——烈山人皇为长河龙君解惑的经历,也像是一种治水的过程�
时至今日,姜望并不清楚,当时龙君相赠此手记,送这样一份“小小的礼物”,是不是有对今日的预知,是不是某种悲观的绸缪�
但他曾经对龙君说过——以后我会深思水族之事,并且尽力而为。不过这不是一场交易�
这就是他深思的结果�
这也是他尽力的时刻�
当他站到福允钦面前,为他握住应江鸿的剑�
他心中所想的,不仅仅是长河龙君对人族百姓的感情,也不仅仅是宋清芷和自家妹妹的发小之谊�
不仅仅是他拒绝了长河龙君的交易,长河龙君仍然礼赠他《九镇暇谈》�
他还想到宋清约为庄国新政所做的努力——在清江生活的那些水族,也把庄国当做自己的国家,一直在做自己的努力,希望将它建设得更好�
那些为家国尽心尽力的水族,和岸上苦心耕种的人们,谁不是对这片山河“有感情”!
他还想到,当年在清江之畔,他所看到的那个险些被绑走的贝女。那一幕挑战了他对古老盟约的认知,第一次意识到很多人并不在意盟约,并不把水族当成同类�
后来他又看到很多人,不把人当人�
可在水府中再相见,那名贝女惊慌失措,却还是咬着牙帮他遮掩行踪�
是谓“知恩”�
人族和水族,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直到现在,姜望也没有看出来�
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人族水族一家。他小时候甚至觉得,水族就是住在水里的人�
今天他站在这里,站在天下人的注视中�
他仍然要说,他见到的是有情之龙君�
而这不是一场交易�
这是他本来就会做的事情�
人皇死,龙君治�
龙君死,姜望继!
无非是薪火相传,一脉贯之�
烈山人皇治长河,是“使长河如天海”,希望将长河变成天道日月般的存在,以此不伤人间�
而姜望恰恰是史无前例的十三证天人,对天海有与众不同的解读和认知。他太知道怎么掀起天海波澜,太知道怎么沉陷天道海洋又脱离�
何必“如天海?�
今引天海来!
姜望屹立观河之台,接引天道之力,使之倒倾人间,灌落长河�
制造了“九天之上、天海倒挂”的奇观�
如此伟迹,震惊天下�
直至此刻,观河台上的众人才明白,姜望所说“钓走猕知本干扰的可能”,其意何在�
姜望竟是要引动天道海洋的力量,镇压长河!
这绝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事情,非有通天彻地的神通,不能为此事。若不是对天海对长河都有极深刻的理解,也根本不可能将它们联系�
在这种时候当然是不能被干扰的�
天道海洋一旦掀起波澜,很难说猕知本会不会惊醒——他这样的智者,哪怕是在沉眠状态,会不会留下天海警讯的手段呢?
还是很有可能发生�
而猕知本一旦得知姜望在做什么,绝不可能坐视,也绝对有办法阻歀�
引天海镇长河的过程,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甚至更直接地说—�
要在天道深海与猕知本对局,他根本没有把握�
就现在来说,他“水性”更佳�
可是他能从猕知本这里获得“欺天”的灵感,猕知本也能够学他遨游的本事�
他敢提着剑和猕知本在天道深海里搏命,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死不是只有拔剑一种方式�
双方各凭手段,他不觉得自己能赢得过猕知本的算计�
所以在这一步开始之前,姜望特意跑了一趟妖界天海,斩绝猕知本干预此事的可能。此刻天海翻涌,猕知本不得游�
他方能安然为此事�
他的确对猕知本有最深的忌惮,因为天宪罪果是他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也因为他亲眼看到行念禅师是如何陨落�
此时,他眸为金阳雪月,额现日月天印,倒挂之银河,为他张舞,天海的力量,引为飞渠!
即便是应江鸿这般见惯奇观、擅长拨动风云的强者,一时也静声屏息—�
天海镇长河,此事古未闻!
在烈山人皇和长河龙君之前,长河还未驯服,此事断不能实现。且不说能不能做到、有没有天人愿意为此事,贸然引渠,使天海接长河,只会引起双方的强烈对抗�
陆地祖河冲击天海,也不是不可能�
而在烈山人皇和敖舒意已经驯服长河的今天,只有姜望在做这件事情�
应江鸿作为中央帝国的最强天师,当然知晓一些古老的隐秘�
他明白今日清晏的长河,仍不算烈山人皇最终宏图�
按照中古人皇的布局,现世长河最后的理想状态,就是如日月永恒,向现世播撒辉光,却永无泛滥之厄。届时哪怕九镇毁弃,观河台垮塌,龙君不复存在,两岸无人镇守……长河也永宁无灾�
姜望今日引天海之力,分明是以此接续中古人皇的布局,用天海为引,将现世长河推向“亘古天常、永世长治”的位置,加快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
烈山人皇是以无上伟力、恢弘布局,跨越无以计数的岁月,将长河推向亘古�
姜望今日虽是取巧,在烈山人皇和长河龙君久治的基础上,在观河台和长河九镇的帮助下,引天海之水,反灌长河,影响长河……一旦完成,也是今世未有之功�
他终于明白,姜望为什么开口就是“我为天下镇”�
因为这就是当今最好的治水之路,是中古人皇正在被验证的伟大设想�
这必然不会被阻止,每一个着眼人族未来的有识之士,都只会支持�
甚至若是早知如此,哪用得着姜望去天海垂钓?
现世诸方出手,也不是不能掀起天道狂澜,更有的是办法,能够断绝猕知本干扰的可能�
姜望选择独自去垂钓,也真如他言,是为打鱼换钱,赎买一些性命�
那些水族,对姜望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还是说,重要的是年轻人心中的“公道”?
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继续发生�
一切在沉默的,仍然在沉默�
在诸方复杂各异的眼神中,立在高台、接引天海的姜望,又有新的变化—�
他的日月天印、金银双眸,都逐渐褪去光彩�
但自他的道躯之中,有一个恢弘的虚影,正缓缓漂浮出来�
在离体而出的同时,也在由虚凝实�
那是一尊金发金冠、威严高漠的身影,紧闭双眼,似在沉眠�
斗昭一会看看此尊,一会看看黑发黑眸的姜望本尊——仍是姜望之眉眼,气质却是截然不同。太威严了。太高高在上!这金发金眸的身影,令他掌中天骁难耐,有一种急于拔刀将其掀翻的冲动�
他目空一切,哪受得了别人睥睨众生�
但细看这金辉灿耀的姜望,却也不是孑然一身�
此尊虚悬在姜望身前,眼阖而眉定,长发都直垂,没有半点动静,寂然如死�
而随着其道躯逐渐血肉清晰,此尊身外的金光、蓝光与霜光,也逐渐凝实了�
那是金色的天柱一根!
外缠蔚蓝色之神龙,铭刻霜色之天纹�
镇封【先天永恒金尊】在其中�
就这样竖直而立,空悬在姜望身前,并不显现高大的姿态,却给人接地撑天的感受�
斗昭心中浮现一个名字——“不周山”�
传说中的撑天之柱�
他不曾亲眼不周山,但关于不周山的感受,便极类如此�
“此为【定海镇】,或者诸位也可以叫它【定海神针】!”高台上的姜望道:“昔日我险沦天海,自救无路,幸得诸方帮助,救我迷思,益我前路,长河龙君正是帮助我的其中一个,祂与我分享了烈山人皇设长河九镇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众皆恍然�
这时候才明白,姜望为什么能够对长河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又为何能够了解甚至续笔烈山人皇的宏图�
姜望继续道:“我修成此【定海镇】,立于心牢,以之定心海。�
“烈山人皇有言,治水如治心。�
“长河龙君曾问我——‘我错了吗’?�
“姜望德薄,不敢自比人皇,也不配给长河龙君一个答案,但我——�
“诸君!”他看着在场的这些人,眼神里有一种十分孤独的光,就像是十年前的黄河之会,那尊身披金袍的身影,端坐高台,向台上投来的目光�
水族天骄尽凋然的长河龙君,昔日看到人族之天骄时,仍有几分发自内心的赞赏!
那种光,是坐困长河的超脱者,孤独的理想�
“我真的很想告诉长河龙君——或许祂并没有错。�
“理想,怎么会错呢?�
姜望抬起手来,平直地往前,仿佛虚抵住那定海神针:“这【定海镇】,原是吾兄李龙川之箭也,姜某填以血肉,天人为骨,龙君铸以魂灵,人皇授以至理。取之于龙君,用之于长河。继之于人皇,定之于人间。�
他青色的长衫轻轻卷起衣角,而手上就此一推—�
轰隆隆!
这根撑天之柱、定海神针,就这样在空中平移,飞出观河台,飞落长河中。定止一伫,下探长河之底,上穷天海之澜�
所有自天海倾落人间长河的力量,都要经由这定海神针的调服,灌溉于长河,久治于长河,而不损及长河�
此天人之躯,永恒之尊,定海之镇。亦如九镇石桥有不朽�
从此天地之间,有此柱如不周�
从此天海长河间,有此针如神渠�
他定声道:“自今而后,永镇长河。�